网站菜单
日记 - 近日读书闲话(二)
* 日记 | hazel | 近日读书闲话(二)
Avatar 作者: hazel ( 2023/12/17 19:40)
预览: 16
新读了三本书,同大家分享一下。
《白夜追凶·影视剧纪念版》,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路内的《少年巴比伦》。
先从剧本改小说的这一本谈起吧。《白夜追凶》这个电视剧,我印象里是火过一阵的。具体时间模模糊糊,不过大概是在我上初中之前,17年?18年?记不太清。
聊回书,因为我没看过电视剧,这本书就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故事。故事挺好的,节奏紧凑专业知识扎实,一看就是下了功夫不敷衍的作品。
我读的时候也很专注,人物形象都很饱满这一点特别吸引我,是真的读完之后随便挑一个角色出来我都能有印象而且还不觉得脸谱化的那种。
比较让我容易脱离故事的是人物和已知扮演者的差异。比如关宏宇关宏峰书里都写他们是大帅哥,但潘粤明老师对不起,我很难说您是书里写的那种超级大帅哥,所以一看到这个点我就出戏。
总体挺好读的,不过故事没有写完,还留了个尾巴,应该是为第二季准备的钩子。但直到现在第二季也没有放出来,书更是遥遥无期,多少有点可惜。
接着是我在这三本书里感触最深的《千年一叹》,余秋雨老师在1999年花两三个月时间走过许多文明,探访古迹,从希腊到尼泊尔,他一步步丈量。
文化的气息浓重得要凝成实质。打开这本书,只读了一页,我就这样想了。
该怎么形容,那些不同的文化带给我的各种感觉。
我想是复杂的,是我贫瘠无力的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是除了自己内心的震动之外再难转述的。
很推荐,很推荐大家亲自去读一读。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行万里路,踏上一方方土地去触摸那里文化的边角,捞起零星碎片藏于记忆之中。但至少这本书可以让思绪短暂地脱离现实,跟随余秋雨老师的步伐,回到世纪之交,借用他的眼睛去见一见万里之外的世界,千年以前的文化。
在这里单独提两个最让我触动的片段,我在这两处泪流不止。
其一是希腊篇的“我一定复活”这一章,希腊已故文化部长呼吁索回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帕提侬文物时的话:“我希望帕提侬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
其二是结尾的“今天我及时赶到”中的一句话:“但毕竟还来得及,新世纪刚刚来临,今天,我总算已经及时赶到。”(这一篇写于两千年的元旦)
读这本书,是很难失望的,多的是震撼、感慨和沉浸进去的思考。读完,就像把脑子洗了一遍那样轻快。
最后是《少年巴比伦》,我不好定义它是一本怎样的小说,但我能给出一个结论:它很吸引我。
主要讲的是作者二十岁时候的一些故事,九十年代的工人阶级生活。语言就是普通的叙事,不华丽,还掺着很多脏字脏词,但真的挺有意思。
说不上来为什么,这书就是有种魔力,让你希望看下一页、再看下一页。
如果非得拎一条主线,可能是作者的爱情?但这爱情不是通篇的风花雪月,反而有点迷茫又不知首尾。二十岁多岁的人,爱没有太多逻辑可言,开始就开始了,结束也就结束了。
读后一直在想“幸好我没出生在七八十年代”,后来想到我老家在乡村,人们想进工厂都没这个机会,又不免觉得作者写的那些事,不管好与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奢侈。
闲暇时读一读未尝不可,不过不算强烈推荐。
接下来到了闲话Part。
好朋友从美术学校回来了,现在天天和她黏在一起让我心情颇好。
和她一起规划周末如何如何休息,骑车去买她想要的周边,两个人涮火锅,借投影仪看电影什么的,不过目前还没定好。
最近探索出播客功能,下了几个选段闲的时候听一听,还不错。
每天坐在空调底下,前后两台暖风熏得脸发烫,盖着毯子的我上课很容易睡过去。
晚上寝室的空调反而效果很差,一点点的暖风毫无增温作用,在被子里蜷着冷得要命。
冬天超级痛恨洗衣服,冷水手洗完之后一片艳红。这红色是很好看的,如果代价不是手冻得抓握都困难就好了。
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积极女孩要搬来我寝室附近和我当邻居,她邀请我常过去坐坐,我说好。
气温越来越低,该掉叶子的树已经全都光秃秃。每每刮大风或下雨,我都在想乖乖冷不冷,她一只猫躲在灌木丛里,我老担心她会冻死在这个冬天。
不过也没有特别担心,目前为止她还活得好好的,等我再买一袋猫粮,给她喂胖一点,让她多囤些脂肪好挨过寒冬。
头发长了,我在考虑要不要最近去剪,或者等开春了再去。
每天都还是很困,匆匆忙忙地这里赶那里,经过天空就想望着天空发呆。
下周一又要考试,和师大附中联考联评。我们笑称本校的胆子已经越来越大,连和这个层次的学校联考都敢答应,看来是完全不怕自己丢脸了。
2024就快到了。
我猜长沙今年是会有雪的,瑞雪兆丰年,那拜托也兆一下我成绩实验田的丰年吧。
祝我一周冲刺式复习顺利。
也祝大家一切顺利。
« 上一页 (第1780页 共4026页) 下一页 »
* (0) *
评论: (5)
* 日记 | hazel | 近日读书闲话(二)
官方QQ群-310379632
© DCMS-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