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菜单
日记 - 聊聊高考
* 日记 | hazel | 聊聊高考
Avatar 作者: hazel ( 2023/11/12 11:07)
预览: 27
放假闲了点,想和大家聊聊“高考”。
作为中国人,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它是我们中很多人会去参加的一场大考,它也是一个深刻影响了并且持续影响着现代中国社会的制度。
为了以防你觉得这是一个无聊的高三生在愤世嫉俗,我先摆明我的态度:
按部就班,但不顺从。
我知道论坛里活跃的大家基本年纪都相近,初中高中的差不了几年,大多苦高考制度久矣。
好像大多数人的人生从出生起就已经画好了一张路线图,在少年时期被红笔疯狂标重点的那件事,就是高考。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父母老师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好大学。”由于这里的学习专指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我们理所应当地为它牺牲了很多很多很多。
课外书不能读,电子产品要少碰,恋爱被视为洪水猛兽,诸如此类的事情大家都有经历,不做过多举例。
我们被教着学会了如何考试。该背哪几篇文章,有哪几个常用公式,每个题型该是什么解法,这个知识范围背后是哪些知识点,如何根据设问分析题目类型再作答……太累了,太多了,太难了。
学会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根本无法在生活中用到,毕竟没有人买菜需要求个导。
你一定也在某个时刻发出过类似的诘问:凭什么我就得忍受这种恶心的教育,凭什么我就得为了它放弃掉那么多东西,这个制度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
我也问过,并且在当时立志要改变中国的教育格局。
我说,要让所有人依据自己的天赋与爱好发展,不再为考试而学;要提早分流定向,早早地开始修习专业技术,培养各领域真正的精尖人才;要改变社会观念,提高体力劳动者薪资待遇,不再“唯有读书高”。
听起来真是美好的图景对吧,当时满腔热血的我也是这么想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想法蕴含的少年意气褪去后,它们的苍白那么直观。
社会发展需要通才,我们长久的全面基础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深造和跨专业就业基础;连高三生大多都不清楚将来要干嘛,过早定向只会让阶级固化推进的速度更快;教育改革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我们最反感的应试体制其实已经在改了,只是步子迈得比较慢。
(至于体力劳动者薪资待遇这个嘛,中国国情决定的,人太多了,和教育制度关系不大)
诚然,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出身普通家庭小孩能选择的最稳妥的一条路,一条能让你过得更舒服一点的路。
按部就班,好好读书,好好高考,总比十几岁就在街上打流(长沙方言,大意指无所事事、到处鬼混一类行为)未来要过得舒服一点。
大学再怎么说比复杂的社会环境要安全,算是进入社会的缓冲带。同时在大学里也可以再吸收再成长,三四五年的时间足够你把自己从外貌到观念全都更新一遍,以更满意的状态走向未来。
人是会长大的,对高考的厌恶感会慢慢地变浅淡,在想通“除了这个之外别的路实在不好走”这个事实之后,就不恨了。
至少我是这样的,因为它骂过怨过哭过恨过以后,我现在感谢它。(尽管听起来有点像鸡汤但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感谢它给我向上走的机会,给我看世界的渠道,告诉我至少还有一条路可以安稳地走。
它的标准那么恒定,不是什么隐形的规则在把控,大体上的竞争是平等的,几乎是我们能遇到的最公平友好的考试了。
讲到这里,我希望你能知道高考并不是什么糟糕透顶的玩意,并愿意试着别那么讨厌它。
等等,别忘了我还有半句观点没阐明:但不顺从。
不要顺从。
不要顺从那些强加在你身上的不合理的禁锢。
不要让你闪光的灵魂被应试磨得黯淡,不要放弃自己所坚信所热爱所信仰的东西,不要觉得你除了它之外什么都没有。
你一样可以笑可以哭可以闹,可以写小说、看漫画、听音乐会、学新的乐器,做很多很多事情。
在应试的高压下我们都戴了镣铐生活,但戴着镣铐的舞蹈,怎么不能说算是别有一般风味呢。
如果要走这条路,请接纳高考的存在,同时别让自己被改变成机器一样麻木的人。
也就是按部就班地走,但别顺从。
请记住,你依旧拥有很多选择,你的人生也依旧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
高考,不是什么独木桥。它只是你长长人生路里,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而已。走得顺顺利利当然很好,摔了一跤也不会死掉。
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呢。
慢慢走,走着走着总会好起来的。
以上,全是个人见解,欢迎讨论交流。
« 上一页 (第1908页 共4025页) 下一页 »
* (1) *
评论: (12)
< 1 2
* 日记 | hazel | 聊聊高考
官方QQ群-310379632
© DCMS-Social